我們平常看到的佛像有站立的,有端坐的,甚至躺著的,但是您了解嗎,任何姿勢、手勢都有不同的意思,今天博仟雕塑公司就來講一講每一張雕塑坐姿佛像圖片代表的意思。
佛教,尤其是在佛教藝術中,佛像的姿勢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元素。圖形是信息傳遞最有效最古老的載體,佛教藝術的目的,就是經由雕塑和畫像,向信徒表述佛法。
佛教造像的姿勢就是佛法的一種宣示,重要性不亞于典籍,絕對馬虎不得。哪個手指曲哪個手指伸,掌心朝內還是朝外,手掌向上向下還是橫向,都可能傳遞不同的信息。
佛像的姿勢有站、坐、跪、飛行等姿勢。其中,跪姿多見于供養人像,飛行僅見于護法神中的飛天。坐姿的講究最多,在使用上也有區別。例如佛像有立、坐兩種,但坐姿只能采用“全跏坐”,不能采用“半跏坐”,還要和一定的手印相配合,便有“禪定像”、“說法像”等單尊造像的形式。
全跏坐:即兩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面做,俗稱“雙盤“。由于兩足交叉時,有哪只腳先壓的區別,所以雙盤又有“降魔坐”、“吉祥坐”兩種。“降魔坐”是先以右足壓左股,后以左足壓右股,禪宗僧人多采用這用做法。造像時,佛像采用坐姿。“吉祥坐”是先以左足壓右股,后以右足壓左股,兩足掌心仰于二股之上,密宗亦稱“蓮花坐”。造像時,佛采用坐姿。唐釋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八云:“結跏趺坐,約有二種,一日吉祥,二日降魔,幾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后從左趾押右股,此即右押右(疑左字),手亦左居上,名曰降魔坐。諸禪宗多傳此坐,若依持明藏教瑜伽法門,即傳吉祥為上降魔坐有時而用。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仰安跏躍之上,名為吉祥坐,如來昔在菩提樹下,成正覺時,身安吉祥之坐,手作降魔之印,是故如來,常安此坐。”
結跏趺 (jiā fū ) 坐(下圖)
結跏趺坐,亦稱“金剛跏趺坐”,略稱“金剛坐”。又以為佛禪定時常用之坐勢,故亦名“禪定坐”。如來佛多為此坐,又稱為“如來坐”。佛教認為這種坐法最安穩,不容易疲勞,且身端心正,因此修行坐禪者經常采取這種坐法。相傳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進入禪思,修悟證道,采用的就是這種坐姿。結跏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兩腳的腳背置于左右兩股上,足心朝天。這種坐法又可細分為二種,先以右足押左股,再以左足押右股,雙手的上下秩序也是以左上者,稱之為降魔坐;反之則稱為吉祥坐。降魔坐 吉祥坐。
半跏趺坐(下圖)不同于結跏趺坐,一腳藏于下,一腳外露。
是僅以一足壓在另一股上,俗稱“單盤”,無論是將左足壓右股上,還是將右足壓左股上,都是“半跏坐”,密宗稱之為“吉祥坐”,也是僧人的坐法。造像時,佛不采用這種坐姿,只用于菩薩像。據四分律卷四十九載,半跏趺坐原系佛陀特允比丘尼之坐法,以防止經血漏出或遭蟲蛇侵害。此外,由于半跏趺坐為后世菩薩之雕繪多作女子形像之原因。
善跏趺坐(下圖)即身體端坐于座上,兩腳自然下垂。
交腳倚坐(下圖)兩腿下垂相交于座前。早期的彌勒菩薩像,都取交腳倚坐之姿。
倚坐:又叫善跏趺坐,是身體端坐在座位上,讓兩條小腿自然下垂的坐姿。另外,早期交腳彌勒像,讓兩條小腿交叉,也是倚坐,又叫“交交坐”。
半跏趺椅坐(下圖)左小腿放下,右小腿半跏趺坐。
半跏趺思惟椅坐(下圖)僅有一足上盤,另一足垂放而下,一手指頰、低首側身的冥想沉思狀。半跏思惟坐不見于印度,而流行于中國南北朝時期,其意義一是佛為菩薩時思惟眾生苦的造像。
游戲坐(下圖)一般游戲坐姿多為菩薩像。
自在坐 (下圖)右膝曲起,左足半趺,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撐于膝后;或有右膝曲起,左足垂下,右臂直伸,置于膝上,左手撫于座上,呈自在舒坦之姿勢。宋代以后成為菩薩像的流行形式。
吉祥坐:
如來佛多為結跏趺坐,佛教認為這種坐姿安穩,形象端嚴,不易疲勞,身心端正;現代瑜伽教練認為這種坐姿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強身體柔韌度。
中國傳統的佛像雕塑造型藝術給人類留下的不只是色彩斑斕的石窟、壁畫等,更多的是華夏文化的傳播,承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園,也是巨大的藝術寶庫,它不僅融合了儒家道家的傳統文化,也傳載著佛教內在的精神思想,吸取著中華藝術的精髓,體現著佛教凈化身心的深刻內涵,是中華民族的精華,也為我國當代的雕塑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促進了我國雕塑的飛速發展。人們對佛像的敬拜,不僅包含著對佛像的尊崇,還包含著對古代工匠及藝術家們崇高的敬意和懷念。
如對本文感興趣,可繼續了解博仟雕塑廠其他相關文章:佛像神像雕塑公司案例圖片 大型佛像神像雕塑價格 佛像神像雕塑廠家推薦 佛像生產制作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