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性雕塑概念介紹:
紀念性景觀雕塑是景觀情感傳達所營造出的場所精神,紀念性雕塑是有思考、情感、精神和社會功能,是一個回憶往事的地方,一個哀悼的地方,一個沉思和集會的地方。
紀念性的本質是“紀念過去,表現歷史,并期望這種表現得以延續。”用于標志某一事物或為了使后人記住的物質性或抽象雕塑,能夠引發人類群體聯想和回憶的物質性或抽象人物雕塑,以及具有歷史價值或文化遺跡的物質性或抽象性景。
城市廣場雕塑也好,園林景觀雕塑也罷,總共可分為紀念性雕塑、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陳列性雕塑五種。
而紀念是記憶與對情感的懷念,是對重要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記錄以及陳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為了紀念抗戰英雄,出現了大量紀念性雕塑。紀,本意為結繩記事;念,即是現在所想的事,可以包括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其中紀是基礎,念是深化。
人類是一種感性動物,對于任何過往都有著不可泯滅的懷念和依戀的情感,這種對過往的認知就是“紀念”,這種紀念表現在對歷史事件的現實還原,例如通過紀念性景觀的構建供人們寄托情感。
所有紀念性雕塑的形成都于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時代背景之下,正因為如此,它們都被賦予了歷史的標記,尤其一些強調歷史感的紀念性雕塑建筑,這種紀念性則是人們對追求某段歷史或者傳說所產生的心理感知,是一種莊嚴且永恒的感覺。
當代紀念性景觀雕塑設計不僅僅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簡單還原,還需要設計師將其以新形式展現在現代景觀設計當中。根據符號語義學的有關內容,符號的內涵張力可以引發受眾較深層次的思考,就紀念性雕塑景觀來說,符號的構建需要對原有紀念性元素進行抽象整合,提取歷史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和深層內涵,使紀念性景觀避免表面化的復制。
紀念性雕塑景觀在人類歷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紀念性景觀所傳達的是一種特定的,人文精神的語意,能夠傳達特定歷史故事以及精神文化內涵,不僅僅是我們所看到的特定景觀,也可能是一些容易被人忽視的土地,它們或許正向人們傳達著某些觸動人心、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
紀念性雕塑景觀所表達的意義就是向受眾傳達關于社會、地域所經歷的背后的情感故事,通過親身的景觀感受和視覺體驗,達到直入心靈的精神層面。
通過對“紀念”和“紀念性”的的理解,我們通常把它概括為廣義的紀念性景觀雕塑:是指為了紀念一個事件或者實物性的景觀設計,其設計的目的是引導觀賞者能一看就記住這個景觀雕塑,并且它在設計上必須得融入當時的歷史文化因素進行設計。簡單的來說,它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包括紀念人物雕塑、紀念文化、紀念事物等方面。
紀念性景觀雕塑作為研究現代景觀設計的一個切入點對我國現代景觀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如果自然景觀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那么,紀念性雕塑無不體現著人類的智慧結晶。從遠古的伊甸樂園(可跳轉博仟不銹鋼雕塑廠鍛造的伊甸園雕塑)到埃菲爾鐵塔,從古埃及金字塔到泰姬陵,這些景觀雕塑藝術奇珍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震撼世界,打動人的心靈。盡管這些景觀在述說著不同的故事和歷史,且形態各異。但有一點都是共同的,那就是景觀的紀念性,但卻深刻的體現出人類的激情和沖動,并深深的打上人類學和文化學的烙印。
紀念性景觀雕塑的發展史貫穿了建筑藝術的發展史。紀念性景觀的創作涉及到社會、政治、民族、歷史、文化。因而,對紀念性景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為紀念有功績的或顯赫的人或重大事件以及在有歷史或自然特征的地方營造的建筑或雕塑。這類雕塑建筑多具有思想性、永久性和藝術性,主要表彰歷史人物或紀念重大歷史事件題材的圓雕或浮雕。
紀念性雕塑一般使用能長期保存的雕塑材質,例如運用鑄銅雕塑加工制作,或者不銹鋼雕塑鍛造,并安置睚特定的環境、或紀念性建筑的綜合體中,具有莊嚴與永久性的紀念碑特征。
因為紀念性雕塑多在戶外,也有在戶內的,是緊密聯系廣大群眾的最生動活潑的有效的宣傳教育手段,通過紀念性雕塑再現的偉大歷史事件,塑造的杰出的歷史人物,來顯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崇高理想。人們從紀念性雕塑的藝術形象中了解過去,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從作出偉大貢獻的歷史人物形象中受到啟迪和鼓舞,振奮精神。
紀念性雕塑發展歷史:
我國紀念性雕塑不晚于先秦。現存傳統大型紀念碑雕塑如西漢霍去病墓前石雕群,東漢李冰像石雕及大足宋刻趙智風像等,均較典型。
1.為神的紀念
在古代的蒙昧時期,人類的科技水平根本不發達,人類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很差,人類對自然充滿了敬畏和對神靈的崇拜,屈居于神之腳下,人是神的奴仆,甚至有時人是神的犧牲品。這個時候的紀念性景觀雕塑是一些近似于圖騰巨卷般的神秘景象。如英國巨石陣、南太平洋復活島巨型雕塑群等。我國為神靈而紀念的景觀雕塑如南京夫子廟、關公廟、石窟等景觀。
2.為君王的紀念
一般來說,上層統治階級作為紀念的對象,來表現崇高偉大的思想教化。這種紀念的性質最大程度的反映了君主集權制,把人分為了三六九等。普通人則成為了在紀念碑前膜拜的人,在巨大的紀念碑前顯得無比渺小。而如今紀念的目的變化造成了紀念性的多元化,以前是對神靈君主的盲目崇拜,現在紀念的不僅有偉人,還有普通人跟動物(動物雕塑),更注重了周圍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結合。
3.為機器的紀念
工業革命后,隨著工業文明的興起,工業革命使得城市景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類似乎已經征服了自然,解脫了神的約束,推翻了君主制。但人們并沒有徹底改變受奴役的奴隸制度和卑微受人鄙視的地位。人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另一個掌握自己生活的主人——機器。
例如工業時代發明創造的蒸汽機車,我國近現代為機器而紀念,如西安的紡織城、北京 798 藝術區等。
4.為人的紀念
二十世紀中葉,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文化意識的進步,人們逐漸意識到:為神和君王建造的紀念景觀雕塑是神秘的、宏偉的、富麗堂皇;為機器設計的紀念性景觀是唯美的、高效的。它們離普通人的紀念都是遙遠的。人們應該尋求人性化的紀念性景觀,為偉人更為普通人。此時紀念性景觀雕塑無論在紀念觀念、紀念對象、紀念的空間形式、設計思路和手法上都有所進步,紀念對象也趨于廣泛。
紀念性雕塑案例:
紀念性雕塑反映社會主導意識形態,傳揚主流文化的價值觀念,因而它與所在環境的關系當然必須考慮從國家利益出發的社會意識形態的要求。
中國古代大量的石碑、古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紀功柱、皇帝及征服者的雕像等通常會設置在廣場空間,雕像主體是整個場所的控制性視點。
法國巴黎凱旋門,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造,它地處寬闊的星形戴高樂廣場,是香榭里舍大街的盡頭,根據拿破侖的命令,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精美的是《馬賽曲》,上面繪制著義勇軍出征的壯麗場景。
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在紀念性景觀雕塑的實踐探索上走在世界的前列,近些年來不斷涌現出大量優秀作品,國外的優秀雕塑案例如民族英雄、國家事件以及戰爭紀念館,大都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是對一個時代的紀念,也是對偉大思想的紀念。
例如華盛頓紀念碑、肯尼迪紀念碑、越戰紀念碑、林肯紀念館、前蘇聯二戰紀念碑、盧森堡紀念碑、布列斯特堡壘紀念建筑群等。我國的景觀雕塑設計工作者一直在紀念性建筑和雕塑景觀領域的實踐上進行著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理論方面進行研究的多為建筑師,他們多從建筑的形式、空間結構、創作主題、構思等方面進行藝術創作,博仟北京雕塑廠也參與了不少與建筑結合的雕塑設計,并得到了廣大好評。近些年也涌現出了大量優秀的作品,例如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圓明園遺址公園、徐悲鴻紀念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上海魯迅紀念公園等。
1980年,年僅21歲的華裔美國人,耶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瑪亞穎林贏得了《越戰軍人紀念碑》設計競賽。她的設計簡潔、脫俗,以誠實和力度感深深地感染了評審團。她考慮到在一個公園中創建一個紀念碑,應有一個安靜且安全、與環境和諧統一的地方。為此,她選用了從印度進口的黑色磨光大理石雕塑作為墻體,上面刻出人們所要查找的陣亡者姓名,其酷似鏡面的石頭表面可以反射周圍的環境。紀念碑的墻指向華盛頓紀念碑和林肯紀念像,58191個名字按陣亡的時間順序刻在上面,展現出戰爭的殘酷。
紀念墻的意義在于通過其簡潔形象采撫平戰爭遺留下的創傷。越戰老兵紀念碑與其他雕塑不同,沒有其它的紀念像,它以簡約的方式占有空間連同墻上好似無窮無盡的名字,整體給人以強烈的永恒感。它成為美國景觀藝術的新范例。
所謂紀念性雕塑是以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的人或事件為主題,也可以是某種共同觀念的永久紀念。用于紀念重要的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剛才說到紀念性雕塑多在戶外,但也有在戶內的,接下來將將中國的紀念性雕塑,如毛主席紀念堂的主席像。戶外的紀念性雕塑一般與碑體相配置,或雕塑本身就具有碑體意識。
如1990年建成的《紅軍長征紀念碑》,堪稱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雕塑藝術綜合體。從體裁分為紀念性雕塑、建筑裝飾性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陳列性雕塑。
紀念性雕塑有大型的,如蘇聯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斯大林格勒大血戰而建立的《祖國——母親》,其中代表祖國形象的婦女,連基座在內像高101米。但不一定都是以大取勝,要看具體環境與總體的關系而定,如北京大學校園內的李大釗和蔡元培紀念碑都是比真人稍大的胸像。紀念性雕塑分析:在中國紀念性雕塑是按照功能分類的一種雕塑藝術形式。
紀念性雕塑在廣場上也有很多案例,紀念廣場是以突出紀念氛圍、傳達紀念性歷史事件或某一杰出歷史人物,借此引發人們把事件紀念性廣場與具有重大意義的建筑聯系在一起。但本章強調的重點是由地形、地貌、水體、園林構筑物、道路、植物等要素所組成的空間。
例如,世貿遺址紀念公園(紐約gn紀念廣場)。恐怖襲擊對于死者和生者來說,在肉體和精神上的打擊都是巨大的,留在心靈上的創傷不是短時間可以彌合的,設計不僅要針對人還要針對整個事件,用設計的手法表達對事件本身的思考。
世貿遺址紀念公園,保留原有建筑部分殘骸作為景觀構成要素,在原有“雙塔”的基底廢墟空洞的基礎上,運用不同水景的設計手法將整個空間構成焦點引向地下。水體的設計由垂直方向上的瀑布水簾和靜水池構成,兩者相互貫通"水景的地下部分深達30英尺,人們可以通過坡道進入地下,透過瀑布的水簾看到大水池"對于以查明身份的死者,將其姓名刻在水池的邊緣以示紀念,對于未明身份的死者,通過最底層示意性的存尸箱來寄托哀思。
設計者戲稱他們的這個設計是“嵌著兩個空曠大水池的小樹林”。也有人有評論說這個設計只是告訴了人們這里曾經有兩座建筑,現在卻消失了,而忽略了生命的消逝和國家不可估量的損失。
其實,無論采取什么方式來表達,空間的靈魂是主題,它的精神內涵永遠是第一位的,外在的形式只是世貿遺址紀念公園在精神的載體。
《辭海》對其解釋如下:紀念性雕塑是以表彰歷史人物和紀念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的雕塑,一般安置在特定環境或紀念性建筑的綜合體中,具有莊嚴、永久的特征。
在目前大部分按照功能對雕塑藝術進行分類的理論著作中,紀念性雕塑幾乎都占有最重要的位置。這一位置是與紀念性雕塑在雕塑建設歷史上所占有的資源比例、專注程度等特征相符的。
任何一件紀念性雕塑作品都不是一個孤立的藝術現象,而是與時代背景、政治意志、社會環境等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種特殊性正是紀念性雕塑藝術之所以為“雕塑藝術乃至造型藝術的正劇和史詩”的根本,也是需要將對其的認識推向深化的根本性原因。
博仟北京雕塑廠通過對紀念性雕塑的現有實體、歷史資料、現有研究理論進行歸納和深層次發掘,以求在學理層面上明確紀念性雕塑的共性,并為今后中國的紀念性雕塑實際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紀念性雕塑是緊密聯系廣大群眾的最生動活潑的有效的宣傳教育手段,通過紀念性雕塑再現的偉大歷史事件,塑造的杰出的歷史人物,來顯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崇高理想。
人們從紀念性雕塑的藝術形象中了解過去,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從作出偉大貢獻的歷史人物形象中受到啟迪和鼓舞,振奮精神。紀念性雕塑與園林、建筑相互襯托,對周圍環境起著裝飾、美化作用。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進程的演變,人類的文化也在不斷地的進步。在此過程中,紀念性景觀雕塑作為歷史演變的一種表現形式,其存在具有重要的意義。
紀念性景觀設計是通過合理運用各種景觀元素,以不同的表達方式來營造氛圍,表達一種境界。以物的形式表達情感,使參觀的游客產生情感觸動的回應,精神內涵永遠是第一位的,最終追求與參觀者心靈上的感應,從而產生共鳴。在對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需要把感官上的東西通過理性的手法表現出來,再融入到具象的事物中,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富有新奇感。
在景觀雕塑設計的中,我們最應注重的是運用何種表現形式和手法才能使得景觀更具有吸引力。紀念性雕塑發展現狀首先從國外來看,歐美在紀念性景觀的實踐研究上走在世界的前列,他們擁有一大批優秀的紀念性景觀設計大師。反觀我國,雖然也再不斷涌現出優秀的紀念性雕塑作品,但在理論研究方面,對紀念性景觀雕塑專門地系統地研究少之又少,如在《建筑師》雜志發表的《紀念性建筑的象征性》、《美國名人紀念建筑》、《紀念建筑史話》等。我國建筑師一直在紀念性雕塑建筑的實踐上進行著不斷的探索,南京中山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淮安周總理紀念館、上海魯迅紀念公園等。
在理論方面進行研究的這些建筑師們從建筑的形式、空間以及創作主題、構思等方面進行研究。相關著作如齊康先生在《紀念的凝思》(1996)《城市建筑》(2001)等著作里的一些研究;譚垣、呂典雅、朱謀隆等先生在《紀念性建筑》(1986)里的研究;臺灣游國明的《景觀紀念性建筑》等等。
剛剛說到紀念性雕塑多用于紀念館、紀念堂、博物館、紀念塔和故居等,可以用于紀念人物、事件、歷史遺跡或是幾種紀念類型綜合在一起。其中,有些建筑在建造之初并不是為了紀念性空間作品的分類比較分析了紀念的目的,比如故居,由于它具有跨時代的特征,反映了某種歷史性特殊意義而具備了重要的精神文化價值。
為了使紀念館環境景觀更具有紀念性,紀念館通常都建立在與紀念對象相關的遺址上,以原有遺址場地為依托"遺址場地是紀念對象的事件發生地或是主要活動場所,或出生或是長期生活居住工作的地方,與紀念對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紀念對象最大的遺物與歷史見證。
賦予紀念館環境和空間的紀念性首先要使紀念館場地具有紀念共性,就是要創造一個紀念性的大環境氛圍"通常的做法是以長長的軸線作對稱式布局,以形成一系列的大小、寬窄、高低的空間序列,從院墻入口將參觀者引致高潮再到尾聲;
其次從紀念館的建筑造型看,通常以金字塔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簡潔穩定的幾何形體及其簡單組合形成紀念館穩定雄壯的紀念形體,以顯示穩固!莊重和永久;再次在場地內選用的材料來看,多以堅硬的花崗巖雕塑青石等石料或青銅等堅固永久性材料,以顯示紀念對象的精神永存的象征;
從場地環境中選用的設計要素看,植物材料以蒼松翠柏等常綠植物作為背景環境,整體環境色彩以白色!灰色和黑色等色調,還會在關鍵的位置設置一些雕塑或是加入水、光等元素,以強調主題或是寓示生命不息!精神永存;
最后在選址問題上,紀念性雕塑的場地多遠離城市的喧鬧,創造寧靜肅穆的環境氛圍。除了紀念館紀念性雕塑在紀念碑方面也有很多案例,紀念碑、紀念石刻、雕塑、柱、可用于紀念人物、事件、歷史遺跡或是用于紀念和渲染自然景觀。牌坊和表是中國古代一種標志性雕塑、紀念性建筑小品。
從古至今,在石頭或石碑上刻上符號或文字,并豎立在發生事件或埋葬的地方以茲作為標志紀念的方式,是人類自有文明以以來,最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中外對于人死后喪葬筑墳都采用墓碑即為一例。武則天為突顯她的治世功績,認為不能用文字說明完盡,而只立了一塊沒有文字的石碑謂之“無字天碑”于宜藍的草嶺古道上。這些都是較為原始的紀念碑形式。
在西方,也常在城市廣場上樹立直立的碑或柱來紀念皇帝或將軍的輝煌功績,這種傳統從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開始了。至今,在歐洲的城市里,經常可以看到廣場中央站立著紀功柱,每根柱的建造背后都有一段歷史故事。紀功柱俗稱方尖碑,是因其截面是方形,下方較上方大,頂端則呈尖塔狀的頭故取名方尖碑,但也有圓柱形的紀功柱。例如夢馬的拉真圓柱是古羅馬為紀念圖拉真大帝的豐功偉績而建造的,是現存最古老的圓柱,柱直徑達3.70米,高35米,柱頂上立著圖拉真大帝的雕像。
這種紀功柱到了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代更廣為歐洲各大城市所引用。廣場是歐洲城市的重要特征,而廣場中央的又經常高聳著紀功柱,成為城市空間中視覺的焦點。
以柱狀的建筑物或構造物作為紀念性景觀雕塑環境的主體,是西方特有的紀念形式。在東方的紀念性景觀雕塑里,則很少有這種形式,不過在古代中國的建筑里,我們常會看到石標——“華表”:獨立石柱輔以雕刻裝飾,立在橋梁、宮殿、城垣或陵墓前作為標志和裝飾之用。不像西方紀念柱立在廣場中央那么重要,它雖然也有一定的紀念性,但它卻不是紀念性景觀雕塑中的主角。
如清東陵格神功圣德碑樓外四角的白玉華表即是一例,它的設置意在突出碑樓華貴與崇高,而不是紀念性景觀雕塑的主體。
實際上中國的寺廟祠堂里也有很多紀念性雕塑,中國特有的寺廟祠堂,是重要人物的紀念地。一些寺廟是國家朝廷建立的,還有一些是民間自發形成的。如漢惠帝建立紀念先皇的寺廟,以提高王朝的威信。除了紀念先祖的寺廟,還有各式各樣的祠堂:包括后世追封的開國君主,派別的創始人或開一代風氣的大師,對地方發展有很大貢獻的官吏等。
1 寺廟的環境空間處理一般采用傳統的處理手法,以一條主軸線作對稱式布局,以形成一系列的大小、寬窄、高低的空間序列,從入口將參觀者引致高潮再到尾聲,建筑造型長方形!正方形等簡潔穩定的幾何形體或是簡單組合形成寺廟(祠堂)嚴肅、莊重的紀念形體。在植物種植方面,同樣配置松柏類的常綠樹種,規則式的植物景觀與紀念軸線上的建筑線條保持相對的協調一致,營造人工美的空間藝術,同時它還能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氣氛,這很符合寺廟的風格特征。
2 祠堂是一個精心設計建造的大庭院,各家族為確保家運、族運的發達,都非常重視祠堂的選址與建造,講究山川地勢,要藏風得水、背陰向陽等。祠堂的規模視家族人口多寡和財產而定,一般為數開數進的正屋數間,左右還有配房幾十余間。祠堂內有大道巷,稱之為神道,歷階而生,兩旁種植花草和蒼松翠柏,給人以幽深和敬畏之感。
紀念對于儀式而言,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問題,設計方案的表達并不在于形式的具象和抽象,而是以參觀者的心理感受作為空間設計的主要依據,以求得作品與參觀者內心的共鳴。
在古代,紀念性公園實際上是紀念性庭院或紀念性建筑的附屬,那個時期大體上處于奴隸社會后期和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此時期紀念性景觀往往通過嚴整對稱的形式、明顯的中軸線來體現統治階級森嚴的等級,另外常常通過表現崇高、偉大來實現道德的教化,紀念的對象多為王公貴族。此時的紀念性景觀雕塑無不是君王們、權貴們的集權欲、占有欲和炫耀欲的反映。而普通老百姓卻在高大的建筑物、巨大的廣場和紀念大道面前,如同不可的螞蟻"文藝復興將人從神權中解放出來,卻為他們帶上了君權的栓桔,人同樣是祭壇上的犧牲品或是祭壇的奴仆。如泰姬瑪哈爾陵等。
在近代紀念性公園雕塑也具有了休閑的性質,這些公園的設計將對死者的紀念同公眾的休閑活動結合起來"如美國華盛頓越戰紀念碑,它運用了大地藝術的手法進行設計。當時還是耶魯大學建筑系的華裔學生林纓,在全國性的設計圖競賽中脫穎而出,贏得頭獎,她以[V]字形,自地平線緩坡而降,形成兩道交叉的垂直石墻,在鏡面似的印度黑花崗石墻上,刻著五萬八千個在越戰中陣亡將士的名字,紀念碑也是打破了往昔向上發展的,象征崇高的紀念碑形式,它的成功在于它對紀念“紀念的超脫”以及紀念形式的融人人群活動的環境當中,是紀念性公園形式上的重大突破。
未來的紀念性雕塑發展越來越快,融入科技以及各個層面,
1 科技化導入紀念性景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結構、材料以及聲、光、電等科學技術也在發展進步,這些科學技術的綜合運用給設計藝術增添了現代感和活力。紀念性景觀的設計憑借多樣化的技術手段也逐步體現出科技化的傾向,有效地輔助紀念性意義的表達,加強了靈活性,使其更加大眾化。
例如,一代歌星鄧麗君的墓地就呈現了科技化的紀念性,祭拜的歌迷在墓地里聽著偶像的歌聲,寄托著對她的想念。在墓地入口,設有紅外線感應開關,當人們一走過石墩,鄧麗君的歌聲便自動響起;一側還設置了點歌臺,人們可以在觸摸式鍵盤上選曲,以五種不同的語言播放。
又如借助現代技術創造出非凡紀念效果的典范)光碑(TributehiLight)。它是光構成的一座雕塑,簡潔、純凈、有力。它是紀念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遇襲半周年的紀念性建筑,由44個高強度射燈組成的兩束藍白色的巨大光柱從建筑的遺址上直沖天彎,不再索然無味,填補了曼哈頓天際線,并且在紐約市再度起到了城市地標的作用——令人想起9.11那天發生的慘劇,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世貿中心大廈在人們記憶中的景象空白。
2 簡約成為紀念性景觀的風格 極簡主義是源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一種藝術風格,它易于描述,表達了物與物之間的關系以及觀者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應用了一些簡單的幾何形狀、重復和系列化排列物體等等。當代紀念性景觀借鑒了極簡主義手法,利用簡單有形的一些信息傳達出了耐人尋味的意境,在雜亂的環境中保持清晰的脈絡,穿行其間,使觀者在腦海一記憶中提煉出了精煉的信號,使之留下了深刻整體印象,雖然塑造的形體簡單、虛幻、點題,卻令人深思,有著“無形勝有形”濃郁的氣氛。
紀念性雕塑分類:
1、 紀念碑和紀念柱景觀雕塑紀念碑是表達紀念情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西方,在城市廣場上常見到豎立直立的碑或柱來紀念皇帝或有杰出貢獻的將軍的輝煌功績,這種傳統是從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開始的。工業革命后的紀念碑柱與以往的紀念碑柱相比,增強了不少世俗性,它對城市意象的貢獻和供作眺望塔的游憩功能也是古典方尖碑無可比擬的。如華盛頓紀念碑碑高 555 英尺,內部設有電梯和 898 級臺階。新時代設計理念強調其參與性,更加注重參觀者的心理。如華盛頓越戰紀念碑,是 70 年代“大地藝術”與現代景觀設計結合的經典作品之一。
2 、紀念性雕塑景觀自古以來,人類就有以豎立雕像來紀念神靈或祖先的傳統。例如我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全國最為重要的國族紀念場所,在人民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地位,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前來參觀、緬懷。
3 、陵墓景觀陵墓不僅是為逝去的皇官貴族提供舒適安息的場所,同時也是生與死,死亡的超度以及死后生命的繼續而存在的,是靈魂的象征。陵墓最初的功能形態是為簡單的祭拜活動而服務,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或西亞的人都是一樣,出于對生死問題的認識及對死后的世界觀,人類自有文明以來,特別是在封建社會,帝王竭立驅使他的社會資源去為自己營建一個永恒的靈魂世界。隨著時代的發展,封建君王的消亡,這種陵墓已很少看到。
4 、紀念性景觀雕塑門西方人對拱門的運用情有獨鐘,即使到了近現代,在城市規劃中也經常能夠看到用“門”來作為標志、景觀的焦點或意象上的門戶。在東方,中國人牌樓和日本人用鳥居都是起源于“門”的觀念,只是牌樓和鳥居具有更寬泛的象征意義,它是用來界定神社、寺廟、陵墓等其他建筑的入口,而不是像西方為紀念戰爭勝利的凱旋門。
5 、 紀念性主題公園在古代時期,紀念園實際上是指紀念性的庭院——即紀念性建筑的附屬。如印度的泰姬陵,見圖 2-1。在近現代,逐漸出現了一些也同時具備公園的性質的陵園,如美國的部分國家陵園和墓園。羅斯福紀念園(The F.D.R Memorial)于 1997 年建成開放,是真正實現了民主式的紀念性高度。
如何設計紀念性雕塑:
1 地域文化特色
地域文化特色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及地理范圍內逐步形成的意識形態、社會風俗、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具有顯著的地域性。不同地區之間在文化形態上不盡相同,使世界各地的文化形態呈現出豐富多樣的形式。所謂地域化的設計,就是要密切結合當地現有資源,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將地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設計之中,構建極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和景觀環境,從而形成有別于其他地域的風格。設計的主要思想是營造地方性的特色文化景觀,其設計主要構思是利用當地特殊的革命歷史背景、民俗文化等,所形成的具有其自身特點的建筑外觀形式,再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本地特有的樹種,最終形成滿足現代化生活需求,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文化。
2 以人為本原則
隨著國家經濟慢慢富裕,總體生活品質的逐步提升,人們開始越來越注重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許多消費品種都開始融入了人性化設計理念,在景觀設計中亦是如此。所謂人性化設計,就是在整個設計過程中要貫穿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從人的視覺、心理和需求等方面出發,不但要注重外觀美,還要與人們的生活環境相協調統一。
人性化設計主要體現在細節的設計上,如公共基礎設施的設計尺度問題,雕塑材質的選擇等應盡可能多地考慮人的需求,充分做到以人為本。例如,近年來無障礙設計在我國得到了廣泛應用,如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的入口處都設置有殘疾人專用通道、殘疾人升降梯、無障礙通道及盲人行走的坡道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原則。同時還應該考慮使用者的年齡、文化層次和喜好等自然特征,如老人喜歡安靜、兒童活潑好動等特點來劃分功能區,以滿足使用者不同的需求。
目前,我國景觀雕塑設計的發展還相對薄弱,人性化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城市街道、公共設施、綠地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我們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們應以“人性”為本,通過設計手段逐步提高城市空間品質,提升城市景觀的文化內涵。
3 生態設計原則
生態設計原則強調人與自然的合作,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強調人人都是城市景觀及環境空間的設計師。每個人都參與到設計中來,這樣使大眾都能夠對其生活的環境作出決策,這將直接關系到自己和他人的未來生存空間和生活環境。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生態設計的理念和目標應該貫穿到景觀藝術設計的整個過程之中,并被大眾認同和接受,成為人人的設計和行為。那么我們在評價一項景觀雕塑設計時,看它是否符合生態設計可以從以下幾點原則出發,進行綜合的分析和考量。
a 整體設計原則
景觀生態設計是對人類生態系統整體上進行的全方位設計,而不是孤立地對單一的景觀元素進行設計,它是一種多目標設計,為人類需求,同時也為動植物的需要;為高產值需要,也為審美需要,設計的最終目標是整體優化。
b 自然優先原則
現代城市居民離自然幾乎是越來越遠,自然元素和自然過程逐漸趨向隱形,展現自然之美作為景觀生態設計和生態美學的一個重要原理,在現代景觀設計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自然優先原則主要包括對自然資源保護和節約,讓自然做功和顯露自然等幾條基本原理;讓自然做功這一原理主要強調的是人與自然過程的共生和合作關系,通過與生態所遵循的過程和格局合作,可以顯著減少設計帶來的生態影響。
4 地方性原則
地方性原則是一種適應性原則,自然景觀有其自身和諧、穩定的結構和功能,人為的設計改造必須適合其原有狀態,使人為引入的景觀元素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以保證整體景觀雕塑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
其一,應尊重傳統文化和鄉土知識,吸取當地人的經驗。換句話說,設計應當根植于所在的地方。當地人依賴于其生活的環境獲得日常生活的物質資料和精神寄托,他們關于環境的知識和理解是場所經營的有機衍生和沉淀。
所以,一個適宜于場所的景觀生態設計,一個好的紀念性雕塑,首先應該考慮當地人或是本土文化所給予的啟迪。如貴州苗寨、陜北窯洞等,這些各具特色的居民建筑環境,都體現了生態設計的理念。
其二,雕塑設計應就地取材。當地植被和建材的使用,是生態化設計另一個重要的方面。鄉土物種適用于在當地生長,且管理和維護成本較低,因此應當盡量保護和利用地帶性物種。
其三,雕塑設計應該適應場所自然過程。在同一個場所中,要考慮的不同時代的人群其需求不盡相同,因此,在對場所進行規劃設計時不能僅僅拘泥于傳統的形式和簡單的模仿。全新的雕塑設計應以場所的自然過程為依據,這些自然過程包括場所中的風、水、陽光、地形、土壤、植被以及能量等,將這些因素結合并運用到設計之中,從而維護場所健康運行和穩定發展。
5 文化景觀原則
從特定的空間來看,文化的內涵不僅表現在形式和功能上,最重要的還應該體現其精神內涵以及文化靈魂上。一個富有靈魂的紀念性景觀雕塑設計作品不僅能挖掘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在將其文化體現在景觀意象設計的同時,也是現代人們所追求的具有內涵精神的設計目標。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且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人文屬性對建設紀念性景觀雕塑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景觀設計規劃中,需要重視與其同在的文化認知感,應著重體現地方的文化標志,逐步加深人物對文化的感知和認同,對提升地方的旅游價值也頗有意義。
傳統的民族文化經過歷史長河的積淀,其表現形式可以在方方面面反映出來,如各城市中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等。從這些形式中可以探究出更具價值的文化與歷史。在現代景觀設計的創作中,要想利用好這些表現形式設計出成功的作品,其重點是對各個文物古跡的巧妙運用,通過合理布局將現代科技和傳統文化完美結合起來,對于傳統文化的保留及提煉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例如,現代繁華都市北京,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卻仍保留著多處文物古跡,近半數古跡與公園景觀設計結合在一起,這剛好體現了現代景觀設計的設計理念,具有創新意義。
最后再說一下一個優秀完美的紀念性雕塑應該把握如何尺度:
紀念性雕塑尺度不等于尺寸,它是人們對景觀的大小的認知和感受,因此尺度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現代以前的紀念性景觀雕塑大都崇尚巨大的體量和夸張的尺寸,然而夸張的尺寸不是一定能夠給人帶來相應的尺度感。
人們對于尺度的感知存在于對比之中。胡夫金字塔建造在廣闊的沙漠之中,只有高度超大的尺寸才能適應環境特征。與金字塔相比,羅馬的圖拉真柱高度只有35米,但由于空間相對狹小,仍然顯得非常高大"尺度是相對的,總的來說,人們對尺度的相對性感受來源于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來源于與人體尺寸的比較;這也是最根本的意義;
第二個方面來源于與周圍環境的比較;
第三個方面是景觀中局部與整體的對比關系。
巨大的尺度總是能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感,這是由于人對于巨大的體量有本能的敬畏感"現代以前有代表性的紀念性景觀雕塑幾乎都采用大尺度的造型或空間來制造紀念性氣氛,如中國封建時期和西方的宗教時期都是靠這種尺度來達到其強化同志的目的,一直到工業化時期對機器和技術的崇拜同樣是有一些靠大尺度來體現的實例,美國圣路易城的杰弗遜紀念拱門為不銹鋼貼面的巨型拋物線拱券,總高達183米,其超高的尺度因處于密西西比河畔而與環境顯得十分協調"拱的斷面中空、呈三角形,腹中有電纜車可以提供游覽功能。這個拱門以其獨特和超常尺度的輪廓展現,成為著名的現代技術特征的紀念性景觀,成為這個城市獨特的精神標志。
而一般而言,小尺度是容易給人帶來舒適感的尺度。在紀念性景觀雕塑設計中的大尺度的運用往往結合小的空間尺度運用。例如,在表現英雄人物的設計中,既需要大尺度來產生高大感和力量感,又需要細部是它具有真實感和親切感。在這種“雙尺度”運用時經常看到的方式。
同樣,重疊、遮擋等中國園林中使用的一些手法也是改變尺度感的好方法“隔則深,敞則淺”,人對空間認識的大小是相對的,對空間進行合理的分隔處理,促使觀者產生心理感受的轉換,才能促進觀眾和景觀之間的互動。
好了,今天紀念性雕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共大家更正。